
42学时
赵秉聪 黄宏班 凌艳芳 刘佩 玉正国 陆必永 黎光辉 蒋一鸣
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赵秉聪 课程负责人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新能源汽车专业负责人,工程师、汽修维修技师,纺校新能源电动卡丁车创始人,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。新能源装配与测试1+X考评员。主持参与校级立项3项,主持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1个。《仿F1电动赛车》外观设计专利1个;指导学生参加全区、市技能院校“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”技能比赛,荣获二等奖1项,三等奖3项,并获得4个指导教师奖。
黄宏班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机电工程系副主任,高级工程师,数控车工高级技师,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,主要承担课程:《数控车编辑与操作技术》、《CAXA制造师教程》等教学任务。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篇。主持参与自治区教改立项共6项,指导学生参加全区、市技能院校“数控车”、“数控综合技术应用”、“车加工技术”等技能比赛,并获得22个指导教师奖。
凌艳芳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本科学历,工程师,助理讲师,汽车维修检测技师,双师型教师。主要担任《纯电动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拆装与检测》、《汽车快修技术》、《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》、《汽车维修技能考证实训》等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任务。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,发明实用性专利1项。
刘佩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本科学历,工程师。汽车维修高级工,1+X商用车销售服务培训师、考评员。现任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新能源运用与维修专任教师,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区、市技能院校中职组“汽车营销”赛项并获得名次。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篇,参与多个市级、区级课题研究撰写。
玉正国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本科学历,工程师,高级技师,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,主要担任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任务。参与4项科研课题、公开发布论文1篇。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“汽车运用与维修”赛项,并获得三等奖、先后获得过校级“优秀班主任”、“优秀指导老师”等荣誉称号。
陆必永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维修技师,初级工程师,主要授课课程:新能源电机,汽车保养,汽车美容,论文发表、课题、技能比赛等;荣获南宁市汽车发动机比赛二等奖;汽车美容比赛优秀指导教师,企业汽车高级维修顾问。
黎光辉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本科学历,工程师,高级技师,汽车维修技能等级证考评员,国家汽修行业1+X职业技能培训教师,职业技能考评员。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负责人,主要担任汽车维护、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任务。拥有二十多年汽车维修、行业管理经验以及多年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。多次荣获校级先进工作者称号。
蒋一鸣 正高级教师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
本科学历,汽车中级维修工,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,主要担任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任务。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“汽车运用与维修”赛项,并获得三等奖 。
行业需求驱动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,纯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,社会对具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激增。然而,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,高压系统、电控系统等与传统燃油车差异显著,现有课程体系存在教学内容滞后、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,亟需优化以适应行业需求。 人才培养定位 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,旨在填补高职院校在高压系统检修、电控故障诊断等领域的教学空白,解决学生“理论强、实践弱”的痛点,缩短企业用人培养周期。通过课程学习,学生需掌握从基础检测到复杂故障排除的全流程能力,满足企业“即插即用”型技术人才需求。 技术复杂性挑战 新能源汽车涉及高压电安全、电池管理、驱动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,故障诊断需结合虚拟仿真、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,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覆盖其复杂性和危险性,需重构课程设计逻辑。
知识目标 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、驱动电机、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。 理解高压系统安全规范、故障诊断流程及行业标准(如ISO 26262)。 技能目标 熟练使用万用表、故障诊断仪等工具进行数据采集与故障码解析。 能够独立完成高压系统断电检测、绝缘故障排查、典型故障(如充电故障、驱动系统失效)的诊断与修复。 素质目标 培养安全操作意识与职业规范(如5S管理),强化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。 通过企业真实案例训练,形成问题分析与创新解决思维,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行业特性。
理实一体化融合 采用“理论教学—虚拟仿真—实车操作”三阶段模式,例如在高压系统教学中,先通过VR技术模拟漏电场景,再在实车中演练标准验电流程,确保安全性与实践性统一。 校企协同开发 整合企业真实故障案例(如比亚迪e5充电故障、特斯拉电机控制器故障),设计模块化教学项目,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。 分层递进任务设计 课程分为基础技能(如低压系统检测)、技能提升(高压互锁故障排除)、综合应用(整车控制系统诊断)三大模块,任务难度逐级递增,符合认知规律。 信息化技术赋能 引入OBD诊断平台、云端数据管理系统,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,支持学生实时调取历史故障数据对比分析,提升诊断效率。 职业素养全程渗透 在考核中设置“安全操作分”“创新解决方案分”,强化规范意识;通过企业导师介入评价,模拟职场压力测试,提升职业适应力。
测试
课程总分 100
平时成绩=学习进度分 (10.0分)+学习习惯分 (10.0分)+学习互动分 (10.0分)
单项类目名称 | 卷面分 |
---|
见面课成绩得分 = 见面课实际得分 / 见面课总分 * 权值
单项类目名称 | 单项满分 |
---|
期末考试得分 = 期末考试实际得分/期末考试总分* 权值